close

無論我們是否熟悉托爾斯泰,這位大文豪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書裡的經典句:
「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
總是三不五時地出現在我們的閱讀或觀影過程裡。
《走在夢想的路上》的謝哲青恰巧也在他書寫關於孟買南邊的貧窮聚落達拉維時引用了大文豪的經典句。
但說到底,所謂幸福,有清晰的模樣嗎?
˙˙˙˙˙˙˙˙˙˙˙˙˙˙˙˙˙˙˙˙˙˙˙˙˙˙˙˙˙˙˙˙˙˙˙˙˙˙˙˙˙˙˙˙˙˙˙˙˙˙˙˙˙˙˙˙˙˙˙˙˙˙˙˙˙˙˙˙˙˙˙˙˙˙˙˙˙˙˙˙˙˙˙˙˙˙˙˙˙˙˙˙˙˙˙
先來看看謝哲青筆下達拉維式的幸福: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各種形式的家,這些人就是接受他們的生活,不管是宿命,或是機運,他們都接受。(p.60)
*他又說,「達拉維的居民很窮,但很特別的是,一到假日,他們也會出去玩,不會天天工作。他們會跑去朱胡海灘休息,那裏有攤販,推著人動式的摩天輪與旋轉木馬吸引孩子們。達拉維的朋友會全家人與鄰居一起,大家吃吃喝喝聊聊天,坐在海灘看日落;太陽下山後,把一切收拾乾淨,回去那個充滿各種奇妙味道的屋子,面對明天。這樣他們就心滿意足,克難卻真實的幸福。」(p.60)
弔詭的是,這個明天,涵蓋著有很多女性是性工作者,當她們工作的時候,先生、孩子就坐在外面等。殊難理解的是,他們男女雙方仍舊深愛對方,深愛著他們的家庭。
年輕時的作者,對此感到震撼。其實,身為讀者的我也是震撼的。
這樣的「幸福」,該如何看待才好呢?
這心情,一如近日看的一部節奏悠緩(其實我覺得也有點刻意的浪漫啦)恰好也叫《幸福》的影片,說的是一個深愛自己太太和一對兒女的木匠,在某個機緣裡邂逅另一段感情,他感到異常快樂,連太太都感受到了,他希望保有原本美滿和樂的家庭,同時擁抱和婚外情的關係。
他自認誠實,是否也因此他自認誠實便能毫不掩藏這教人糾結的三角關係呢?不得而知。他對外遇對象訴說自己多愛自己的太太,同時也跟太太坦承這發生在門外的愛情;他說自己愛好自然,太太像是蓬勃生機的植物,而外遇的女子則讓他感覺擁抱更多幸福,能挑起他更多熱情狂野的動物,所以兩者都愛。
最後,太太答應三人行然後自殺了,第三者扶正結婚成了木匠的太太,繼續翻版過著「幸福」生活。
這樣的片子,會給你什麼樣的思索呢?這樣的幸福和關係,隱喻著什麼?導演安妮˙華達到底想表達什麼呢?你說。
據說,當初這片子一亮相,便引來諸多爭議、質疑,也啟發很多後來的女性導演,影片中這個家庭還真是螢幕下真實的一家人!
這樣的幸福,真是幸福嗎?或者說,大文豪說的相似的模樣,到底應該長成什麼樣子呢?我們來好好地想想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所謂幸福,情感關係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nica 的頭像
    Monica

    Monica 錦書,雲中來2013/09/20

    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