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於99˙12˙21國語日報少年文藝(5)版,與你分享。

˙˙˙˙˙˙˙˙˙˙˙˙˙˙˙˙˙˙˙˙˙˙˙˙˙˙˙˙˙˙˙˙˙

都市裡的菜園子,五花八門,形形色色,而且多半不是我們熟悉的阡陌分明、畦畛有界,怎麼看都不像是個菜園,反倒像是庶民生活的流動風景,逸趣橫生。

有些菜園子,只是自宅外空地一隅,空間小一點的,種幾株簡單的九層塔、青蔥、辣椒或其他供家裡廚房應急用的香料植物;中型約莫半個塌塌米大些的,通常會加種一些容易培養收成的,像現下時節的小白菜、茼蒿、青江菜之類,偶爾搭配地瓜葉、高麗菜、大頭菜;規模更大的,選項自然更多,除了家常高麗菜、大頭菜,還會有波菜、青蒜、茄子、玉米…或者詩人《夏夜》裡的南瓜藤蔓攀爬。如果刻意搭了棚架,我們就會看見,曲線玲瓏的四季豆、青綠爽脆的絲瓜、如白玉淨潔的苦瓜垂掛。

而我最愛逗留欣賞的,是那些像拼盤似的菜園子。空的油漆桶、保麗龍、水桶、殘破瓶罐花器,瑕疵的鍋碗瓢盆…什麼樣的容器都有,隨意擺放素樸組合…有的栽種幾棵福菜準備醃漬用,有的是空心菜根扦插再種的幼苗,有的是肥碩的白蘿蔔,有的是什錦混搭…像是一幅隨興揮灑的畫。

特別有趣的是,有人大剌剌地,把家裡上世紀30年代的舊式磁磚浴缸也搬出來種菜。而且,不論種的是什麼菜,都長得鬱鬱蒼蒼生機勃發,遠看近看都吸引人。

還有些充滿常民生命力的所在,也經常教人駐足。公園花壇校園圍牆旁、馬路交叉口的角地、荒廢空地,總看勤勞的人家彎身墾拓,荷鋤忙碌,在那貧瘠的土地上,胼手胝足地經營著生活。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可能在菜園邊站得夠久了。正在澆水施肥的老婆婆,忍不住抬起頭和我聊天。她說,「種菜不容易啊!這些高麗菜得要顧23個月才能收成呢。不過,自己種的,囝仔攏說吃起來特別好吃。」說完,笑呵呵的。那滿是風霜的臉龐,閃現著豐收的光采和期待,令人動容。

有個老先生則跟我說,他種過的大頭菜,最大顆的必須分好幾餐煮才能煮得完。聽得我忍不住為他豎起大拇指,說:「讚」。

這些菜園子,活像一幀幀的生活寫真,散落在都市的各角落。如果能讓我為這寫真輯命名,我想我會叫它:《流動的生命風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