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你分享。

Monica的散文創作:【角落】一文刊登在20110821()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

˙˙˙˙˙˙˙˙˙˙˙˙˙˙˙˙˙˙˙˙˙˙˙˙˙˙˙˙˙˙˙˙˙

黃昏市場,畢竟不像早市。但總還是熱鬧,買菜買魚、肉的主婦不會太少,賣菜賣生鮮賣水果的,隨手一數,大大小小也有十來家,煎煮炒炸所需,一應俱全。

因為地利之便,我經常路過這個黃昏市場。起先,只是順道彎進去買個當晚臨時要用的蔥薑蒜,慢慢的,就順手再提把青菜、蘿蔔或者熟食回家。攤販老闆多半熱情,而且嘴甜,招睞顧客功夫一把罩,即使妳只上門一、二趟,他還是親切地喚妳有如老主顧,在揀菜選菜的當兒,把妳當老朋友般說這說那,久而久之,我也成了經常光顧的客人。

雖然,我買的東西向來不多,但在那傍晚時分,繞著市場走上一圈,彷彿生活的氣味也跟著上身。

我經常是自己一個人上市場,而且必須徒手拎提青蔬魚肉走上一段路才能回到家,因此,我幾乎不在黃昏市場採買,相對來說負荷會過大、份量過重攜帶不易的水果。然而,整座市場裡,最教我注意的卻是個賣水果的阿婆。

阿婆年紀少說七十了吧,但每天都在那市場角落的一棵大榕樹下擺攤賣時令水果。她的個兒極其瘦小,猜想不到150公分,恆常戴著一頂灰舊的斗笠,包著褪色的花頭巾,常看她佝僂著身子半彎或半蹲在果籃旁,整理一籃又一籃的水果,擦擦弄弄的,很多時鮮水果賣過一天又一天,原本豐潤的臉色漸次褪了妝容,顯得不那麼有生氣。故而,她的生意並沒有想像中的好,儘管她也是很賣力地吆喝行來過往的客人,但終究沒有對面幾個攤位明亮光鮮色艷青朗來得誘人。

偶有一、二回,我刻意繞過去跟她買點容易拿的小番茄、柑橘,她一邊裝袋、收錢、找錢,還不忘跟我說:「阿妹啊!愛卡集來跟我買ㄟ(要常來跟我買啦)」看她兩隻細瘦乾癟的手在果物之間摩娑梳理,在圍裙裡的一個小袋子摸索著找零錢的動作,分外教人心疼。每每有種錯覺,喚起我定格在腦海裡多年的影片,那是我年老的阿嬤,在田間忙碌的身影。

我其實不敢承諾,我會常來跟她買水果,於是我只能歉疚的微笑以對。日後,也經常在走過那個路口的當下,有那麼一絲掙扎。隔了些時日,我更是無預期的在公車上遇見阿婆。她一個人拄著慣常用的竹杖,搭車要去醫院看病。司機很體貼,要她慢慢來,不要趕。等她安然就座在司機側後邊的位子上,司機才開動車子。阿婆很感謝他,直稱讚他是好人,同時,像自言自語也像和他說話似的,開始講起自己的病痛,吃什麼藥都沒能治好,讓她很煩惱。司機一貫安慰她,「沒關係!慢慢來,這個醫生看不好,我們就換另一個醫生看看,也許就好了。」…

下車前,我忍不住再看阿婆一眼。而後,有一天,我忽然發現,阿婆竟然也開始在早市裡擺攤賣菜。非常簡單的,在市場角落一隅,就地鋪上簡陋的長形塑膠帆布當攤架,茄子、龍鬚菜、青江菜、瓠瓜、四季豆、大同、辣椒…輪番上台,數量都不多,猜想可能是自家種植的。阿婆和其他所有攤家一樣,殷殷期盼過路的客人可以彎下腰來選兩把青菜帶回家,不改顯老的嗓音,招呼著每個可能成交的顧客。教我驚訝的是,連著兩個下雨天,阿婆還是不曾缺席,依然穿著雨衣在那兒賣菜。霎時,讓人五味雜陳。我想,阿婆該不會是獨居的一個人,她必須靠這些小買賣才能過日子吧。由是,我蹲下身子買了兩把青菜。

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揣想,一個老人家得要這麼賣力討生活,著實教人不捨。或許,有機會的時候,我真該到她的攤架上多光顧。才這麼想著,突然有個念頭生起,「那水果都是重物,阿婆不可能一個人處理得來呀?」這疑惑,終於在某個華燈初上,整個黃昏市場已悄然罩上黑幕的那晚,得到解答。原來,有個青壯的中年人會到市場來接她,幫她把水果一籃一籃的收到貨車上,再幫她把身邊雜物一一收攏擱放貨車另一角落,然後接過她走路用以支撐的竹杖,攙扶著她上車去。隨後繞過另一邊,上了駕駛座發動車子,揚長而去。

至此,我忽然如釋重負,心裡坦然幾許。我想,這就是市井生活吧。也或許,就像那天公車上,那位萍水相逢的先生說的,「妳這多歲,還能夠活動做生意,不錯啦!」

於是,我把這生活的氣味,細細摺疊,收納在心靈的角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