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分享。

Monica的散文創作:【秋色如詩 】一文刊登在20111029()青年副刊

˙˙˙˙˙˙˙˙˙˙˙˙˙˙˙˙˙˙˙˙˙˙˙˙內文

生活中偶有片刻落寞,需要一些非關營生的什麼來過渡的情緒。在秋日的午後,心情倦極慵懶時,詩,便是極好的夥伴。那日隨手捧讀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原本跌宕的思緒,遂在書頁間撩撥起些許的漣漪。忍不住尋思,王維的晚年生活果然如畫,寒山色深、秋水盈盈,詩人倚仗柴門外諦聽風中的蟬鳴,景致如此幽靜淡然悠緩,想像早慧的詩人在走過生命中的風風雨雨之後,佇立向晚的風中,恬然自適,靜看紅塵是非的模樣,映事也映心,彷彿萬籟俱寂中,人與景已相互交融成秋色的一隅。

遠處渡頭落日餘暉,想來瑰麗而邈遠;村里人家炊煙裊裊,必然是忙著日常的柴米油鹽……細細玩味,字裡行間盡是質樸實在的生活。沒有華麗的排場,沒有喧鬧的聲色犬馬,沒有追逐的造作,只是淡淡的過日子。那景象在遙迢遠去的小時候,我曾見過,在鄉間生活記事簿裡,記寫著拿柴火燒的爐灶,灶上有著炊粿煮粽燒菜的大鼎,和燒熱水應年節的大鍋,門外角落則堆著高高的柴薪,和散置的這些那些年貨,而日日起早走路趕上學的孩童,在巷弄間呼朋引伴,或穿梭捷徑。每到傍晚,家家戶戶開始忙起粗茶淡飯,是日也終將歸於夜靜。

於今,時代更迭,鄉里過的也是近似都會的生活。容或還是民情樸拙,步調緩慢,那底蘊終究現代化許多,江頭撐篙竹筏擺渡、炊煙四起庭前鬥蟋蟀,或者玩ㄤ阿標、跳格子遊戲,仿如青春的舊衣,只能夢裡尋它。

忽然,詩意上心頭。字句和過往暫時擱淺,無由想起這些天,走走停停其實巧遇了美麗的秋天,偶有遠山含墨不說,熟紫的翠蘆莉開在公園、湖岸和馬路邊,有濃有淡的金露花,花果相偕或橘或綠或紫成串,直接迎我在回家的路口,臺灣欒樹的金黃慢慢地搶佔城市的版面,軟枝黃蟬則是大剌剌的攀爬在不起眼的網架上,一個沒注意,那耀眼的光芒早已搶盡繽紛多彩的馬纓丹的鋒頭。有趣的是,色彩同樣豔麗的仙丹、繁星花,也卯足了勁和它別苗頭。即使素雅如芒花,也搖曳著自己的姿態嫣然而來;牽牛花縱然匍匐著,也執意在秋天的大地寫上自己的名字。

啊!這秋日如此盛美,我卻草率相待,任那偶發的低盪紛擾徘徊,那心眼未免狹隘。劉禹錫不也說了「秋日勝春朝」,如何能夠辜負這大美邀約。不如學學詩人,咀嚼生活百般滋味,一如閱讀生命篇章吧!或許,窗外早已藍天燦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