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分享。

Monica的散文:【竹】一文刊登在20120309()國語日報˙少年文藝版。

˙˙˙˙˙˙˙˙˙˙˙˙˙˙˙˙˙˙˙˙˙˙˙˙˙˙˙˙˙˙˙˙全文↓

家鄉的竹,多半是實用取向,竹葉可以曬乾拿來包粽子,竹竿可以築屋晒衣服、劈了當柴薪,炒嫩竹筍大概是最普遍的農家風味料理。特別是當令的綠竹筍,香甜可口,味美湯鮮,任誰都喜歡。

竹之於莊稼田家,屬於飲食佳餚,屬於生活的尋常作物;然於文人墨客來說,竹卻是別有況味。東晉書法家王徽之愛竹聞名,他說:「何可一日無此君」;張潮幽夢影裡也說:「竹以子猷為知己」;明散文家唐順之的《任光祿竹溪記》中,更以竹的特性譬喻舅父任君的人品高節,不阿富貴、不逐繁華,他說:「昔人論竹,以為絕無聲色臭氣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豔綽約又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諧於俗。」而這「孑孑然」、「偃蹇孤特」正意味著竹的孤高不群、不流於俗的風骨,也象徵任君的志節。捧讀當下,於竹的體會更添幾分形而上的思維。

詩人筆下的竹,則像是一扇至美性靈的窗景。身處現代繁忙社會的我們,總是來去匆匆,趕赴這個那個生活道場。縱然身不忙,心也多半很忙。因此,我企盼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閒適和心情,在夜深人靜時輕扣我心窗;白居易的「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節貞」,是砥礪自我時的晨鐘暮鼓。也許詩人們雅趣逸境,凡俗我等無法時時企及,能夠偶有片刻心領神會兩相交融,便也是幸福。

如果還能巧開天眼,識得畫幅上活色生香的竹風景,不論是文同畫竹,還是鄭板橋的竹,乃至解得幾分他在那畫上題的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精神,那麼,於生命中的種種考驗,我們或許就能生出更多更堅韌的力量。

竹,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性靈甘露,也是日常生活的美好餵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