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分享。

Monica的散文:【童年春節憶趣】 一文刊登在20130213()青年副刊。

………………………………………………………………………………全文↓

童年無論如何是回不去了!它像落地的雨、流過的淚,也像飛逝的青春,不可復得。

奇妙的是,童年始終未曾走遠。總在歲月的轉彎處回眸顧盼,我們因此不期而遇。當春光照臨,赤足奔跑的小女生回來了;當夏日燦燦,愛水愛海的小女孩回來了;當秋風颯爽,頂著西瓜皮和同伴追逐飛揚的小ㄚ頭也回來了;當歲暮年關臘鼓頻催,城市的街頭響起密集的雜沓人聲,喧囂競逐衝刺業績。鄉里開始東家忙採買、西家忙祭拜送神明時,那個眼巴巴等著過年盼著長大的自己,彷彿也穿越時空施施然走來!

那是物資匱乏的年代,左鄰右舍都是勤懇勤耕的農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經地義,偶爾還得披星戴月忙上幾回,方能換得一家溫飽。日常生活儉樸,粗茶淡飯;大人成天在田間穿梭,不論寒暑,小孩要上學、玩樂,還要幫忙家裡的庶務,洗米煮飯、做菜、打掃庭院或餵養雞鴨,日復一日。

雞犬相聞的山中歲月,鄰里往來和睦可親,整個村落像個大家庭。日子波瀾不興,淡雅得像張白紙,總要年關到,整個村落才會忽然像開關被啟動一樣快速轉動起來,人與人之間忽然多了好多話、好多事可以說,昔日奔走田間的腳步全移轉到村中小路、商店、市場、廟埕……為了準備年節所需,媽媽慣常要忙上好一陣子。

印象中,媽媽最常在廚房、雜貨店間來來回回,家裡的角落堆滿她買回來的青蔬乾貨;她會趕早上市場請託老闆娘幫忙準備雞鴨魚肉、三牲五禮;早些年,她還會忙著蒸粿、做炸物,後來慢慢演變成在固定的某個阿嬸阿嬤家訂做年糕,諸如甜粿、鹹粿、發糕……以及採辦大量糖果、餅乾零嘴,和親朋好友往來所需的種種細瑣。同時,她開始打點孩子的新衣、新鞋、新帽,發動全家人大掃除,拆門窗、鍋爐大肆刷刷洗洗,請長輩或親人為家屋換新氣象,貼春聯貼門神,貼「春」、「福」到「恭喜發財」……那情景約莫就是王安石〈元日〉詩裡說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總之,年關到來,媽媽非常忙碌,但記憶最深刻的其實是媽媽不停地在準備拜拜。一會兒是備妥豐盛食物送神迎神,一會兒是虔誠祭拜祖先或先人,一次得準備好幾份,跑好幾個地方,通常是媽媽和伯母料理好,讓爸爸和家裡的伯伯、哥哥們挑擔出門;而我只能在廚房或媽媽身邊跟前跟後,偶爾被差遣。

如今想來,那樣的日子有些忙亂,然而,那忙亂中有幸福的期待,我們都知道,只要這一陣忙碌過去,夜幕降臨,團圓飯吃過,發紅包的時刻便也到來。那紅包或許微薄,可是一個個紅包捏在手裡,對孩子來說就是無比的快樂。

除去祭祖,真正對這諸多忙碌和習俗稍有理解,已是長大後。偶然的閱讀我終於明白,原來媽媽每年對灶神唸唸有詞其來有自,她是在請託灶神回天庭報告時,能夠幫家裡多說好話,以祈求來年吃穿不愁。那樣的虔敬,那樣卑微的身影,那樣的全然信受,藏的是一個媽媽愛家的心。

如今,年是愈過愈簡單,經常是在爸爸口中的「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舀肥……」唱唸,或者三代同堂嬉樂中溜走,然而那心底的幸福滋味,始終一如從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